“脊髓电刺激”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福音
2025-01-13 16:41:09
摘要:
近日,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联合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专家成功为秦皇岛一位意识障碍患者完成了脊髓电刺激术,术后患者成功苏醒,家属连声致谢。
五个月之前,老陈不幸遭遇了严重脑出血,虽然性命保住了,但他却陷入了“微小意识状态”,情感反应差、不能交流。生命体征平稳后,为尽早帮助老陈恢复意识,医生邀请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功能组专家进行会诊,会诊专家评估病情,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由北医三院专家亲自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家属在了解到“脊髓电刺激术”的治疗新技术时倍感欣慰,对后续治疗有了希望,坚定选择了“脊髓电刺激术”。


专家会诊
科学准确的病情评估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为了能够准确、充分地了解老陈的意识状态,北医三院专家为老陈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包括多次的CRS-R量表评分、颅脑MRI、颈椎CT、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ABR)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等。随后发出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全院多学科专家迅速响应,纷纷到来进行会诊,经过病房查体、查看各项检查报告,及充分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老陈存在促醒治疗的手术指征,决定为其采取脊髓电刺激术进行促醒治疗,从而帮助老陈更快地恢复意识状态。

X线电极
详细的手术计划是治疗成功的根本。手术采取分期进行的方式:一期进行临时电极植入,二期进行永久电极植入。并顺利按计划实施治疗。

术后个体化康复治疗是手术效果更好的保证。手术后老陈的意识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简单的问答有了回应,可以简单遵嘱活动,家属对于手术效果很满意,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也期待在后续个体化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取得更好的效果,早日回归生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质化管理下,不出门享受北医三院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神经外科秉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治疗理念,以优质的服务,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脊髓电刺激术
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天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DoC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通过在颈髓C2~4水平硬膜外放置刺激电极,脉冲刺激经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至大脑皮质,增加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及脑血流,促进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用于促进意识恢复的脊髓电刺激手术,按治疗时间分为短时程和永久性。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采用经皮穿刺的方式植入脊髓刺激电极,通过体外刺激器发出电脉冲,进行为期2周左右的刺激治疗,更适合于昏迷早期的患者,可以避免患者错失最佳治疗窗口。同时,能够对于永久性脊髓电刺激的调控模式起到参考作用,更准确地预测永久性脊髓电刺激的治疗效果。
永久性脊髓电刺激一般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或经皮穿刺的方式,将脊髓刺激电极和刺激器埋入体内,可进行长期的刺激治疗,更利于患者的苏醒。同时,在患者恢复意识后,脊髓电刺激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感觉等功能。
专家介绍
北医三院专家介绍

杨 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首批13位临床科学家之一、2019年王忠诚医学成就奖获得者。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中关村科技联盟头颈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外科分会智能神经外科开发与应用委员会(学组)主任委员、《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等。师从于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王忠诚院士,世界神经外科中心——美国凤凰城BNI和德国汉诺威INI等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颅底病变及脑肿瘤、脑血管等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对颅底、颅颈眶交界、鞍区、岩斜区等部位的各种肿瘤如斜坡、高颈髓肿瘤、岩斜脑膜瘤及听神经瘤等,开展了一些高精尖手术,手术技术与疗效达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专业特色,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66篇, SCI收录2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获各级科技奖项12项,包括第一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较好地完成繁重医教研任务,取得巨大成绩。

于 涛
副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门诊部副主任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病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脊髓脊柱神经外科。擅长脊髓肿瘤、脊髓空洞、骶管囊肿等和脊髓脊柱先天性畸形的外科治疗,专注脊髓损伤后功能重建、痉挛性瘫痪、脑瘫、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的诊断及SCS、SNS、SDR等手术治疗。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评价、干预和发生机制有深入研究。现任北京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与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委员、智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卫健委围术期精细化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保局医保飞行检查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处方点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学系委员兼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评审专家,北京大学青科联成员、青年学术骨干,北京大学医学部创新人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医师。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青年医师手术大赛优胜奖、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等多个奖项,主译专著3部,参编参译专著8部,主持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创新人才基金在内4项科研项目。

吴 超
主治医师
神经外科脊髓专业组副组长
北京大学神经外科学系青年委员、中国医学物理学会委员,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专业方向为脊髓疾病、神经调控和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协助科室全面开展了脊髓疾病、脑出血、脑室疾病及周围神经等疾病的神经内镜微创治疗,协助多个分院区开展了首例神经内镜手术。为国内可全面掌握SCS、VNS、SNS等各类神经调控技术最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之一。在本领域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文章十余篇,主编/主译著作3部。
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专家介绍

陈志永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从事神经外科一线工作20余年,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重度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对颅脑肿瘤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及夹闭治疗、颈动脉斑块狭窄的斑块切除及支架介入治疗、烟雾病血管重建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主持并完成秦皇岛市科研课题1项,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核心论文6篇,与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合作发表SCI1篇,获得秦皇岛市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浏览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