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多学科协作显实力,中西医结合解除胃轻瘫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消化内科与中医科医护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因2型糖尿病引发胃轻瘫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通过精准的多学科诊疗与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此次救治充分展现了医院在疑难复杂疾病诊治领域的综合实力,更彰显出如春雨般润泽患者心田的人文关怀与医者仁心。


  42岁的刘女士6天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痉挛痛、伴恶心、呕吐症状,在某医院接受了5天的止吐、抗感染等输液治疗,症状仍未缓解,于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了她,那一句句关切的询问、一个个耐心的倾听,如同给患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初步检查显示其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遂收住消化内科进一步诊治。接诊医生立即以专业且负责的态度予以抗炎、补液及调节胃肠功能等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就像守护珍贵花朵般悉心呵护,患者的腹痛明显改善,但恶心、呕吐等核心症状未见缓解。进一步的全腹CT检查排除了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可能。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内无糜烂、溃疡等器质性病变。丁秀婷主任查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检查检验结果考虑胃轻瘫可能,为明确病因,丁秀婷主任亲自陪同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一路上不断安慰着患者紧张的情绪,如同贴心的家人一般。造影检查中发现患者的胃蠕动功能严重受损,未见正常蠕动波,造影剂在胃底明显潴留,提示存在显著的胃动力障碍。结合患者血糖偏高但无糖尿病病史的特殊情况,丁主任高度怀疑其胃动力不足可能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随后,经系统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患者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内分泌科会诊后,明确诊断为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糖尿病性胃轻瘫。


  针对这一复杂病情,消化内科团队制定了以促进胃动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为尽快改善患者症状,看到治疗效果,丁秀婷主任决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并及时邀请中医科李伟主任进行联合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两位主任如同温暖的烛光,照亮患者心中的阴霾,为患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李伟主任通过详细的中医辨证,认为患者核心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机阻滞”,遂确立了“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中医治则,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并配合针灸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脾俞、胃俞等)及中药腹部泥膏贴敷等外治疗法。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们每天都会来到患者床边,用温柔的话语、关切的眼神与患者耐心细致地沟通,就像温暖的春风拂过患者的心田,帮助其充分理解控制血糖对于胃动力恢复的重要性,及中西医治疗的机制,使患者从内心深处接纳治疗方案,全力配合治疗。


  通过这一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患者的病情迅速好转。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步减轻,并开始逐渐恢复流质饮食,于治疗5天后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而医护人员们那一句句温馨的叮嘱、一声声真诚的祝福让患者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此次成功救治案例,不仅展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上的成熟应用,也凸显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协同增效的独特优势。医院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更加温馨、周到、贴心的服务持续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致力于为港城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科普:什么是胃瘫?
  胃瘫在中医领域属于“痞满”“呕吐”“胃缓”等范畴,其核心病机大多为“脾胃虚弱、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治疗以“健脾益胃、理气通腑、和胃降逆”为核心原则,需结合辨证分型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可配合中医贴敷、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疗法。
  什么是2型糖尿病胃轻瘫?
  2型糖尿病胃轻瘫是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后,出现自主神经损伤,进而影响胃部肌肉收缩和排空功能的病症。西医通常从控制血糖、促进胃肠动力、止吐、营养神经等方面展开治疗。在饮食上,患者应少食多餐,以小米粥、泥糊状食物为主。餐后1 - 1.5小时可进行散步等轻中度运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