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21日是中国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许多癌症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共同学习癌症防治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为生命保驾护航。
癌症可防可控,关键在行动
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峰会宛如一场场盛大的思想盛宴,吸引着全球目光。这些峰会汇聚了顶尖的科技企业、杰出的科研人员以及充满创新思维的创业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通过早诊早治可治愈,1/3的癌症可通过治疗延长生命。防癌的核心在于:
1.远离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环境污染等。
2.接种疫苗: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乙肝疫苗(预防肝癌)。
3.减少接触致癌物:避免霉变食物(黄曲霉素)、加工肉类(亚硝酸盐)、过量紫外线等。
防癌从生活细节做起
1.饮食:把好“入口关”
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
少吃:烧烤、油炸食品、腌制食物(含苯并芘、亚硝酸盐)。
忌口:戒烟限酒,酒精是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帮凶。
2.运动:每天动一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乳腺癌、结肠癌风险。
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心态:乐观是“免疫力”
长期压力、抑郁会削弱免疫系统,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防癌。
早筛早诊:抓住治愈黄金期
部分癌症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是关键:
1.肺癌:低剂量螺旋CT(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职业暴露者)。
2.胃癌/食管癌:胃镜(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者)。
3.结直肠癌:肠镜、粪便潜血检测(建议45岁起筛查)。
4.乳腺癌:乳腺超声+钼靶(女性40岁后定期检查)。
5.宫颈癌:HPV检测+TCT(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筛查)。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长期疼痛、异常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
科学治疗,拒绝谣言
癌症≠绝症: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早期治愈率超90%。
规范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需遵医嘱,勿信“偏方”、“神药”。
康复管理:治疗后定期复查,保持营养均衡和适度运动。
共同行动,传递希望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学习防癌知识,关注权威科普(如国家卫健委、中国抗癌协会)。
督促家人参与癌症筛查,尤其高危人群。
传播科学信息,抵制“癌症恐慌”。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让我们携手践行健康生活,用科学的力量远离癌症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