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八年的胸闷气短在军工医院解决了
      81岁孙姓患者,八年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经药物治疗有所好转,八年间胸闷气短症状反复发作,10天前症状加重,就诊于军工医院老年病科。经医生询问,患者体力活动后即会出现胸闷、气短症状。给予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心律失常、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老年病科会诊转入心内科。心内科王春梅主任为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解决了患者八年的困扰。

(心内科主任王春梅正在为患者进行起搏器植入)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适应症
1、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希氏束以内或以下之阻滞伴明显的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症状。
2、仍有进展可能的室内三支阻滞,特别是HV>80mso。
3、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率经常<50次/分,伴明显症状。
4、间歇发生R一R间期>3秒。
5、颈动脉窦过敏所致反射性心率缓慢,有明显症状。
6、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明显症状。



双腔起搏的好处


1、提供房室同步。
2、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低。
3、周身栓塞和中风的危险性低、发生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率低、死亡率低且生存率高。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起搏器植入术后定期随访至关重要,不仅需要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还要及时调整优化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发挥起搏器的最佳工作效率。一般而言,要求植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至1年随访一次。在预计快接近使用期限时,必须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3个月甚至每月随访。
 
返回列表